主僕史百克弟兄
在論述了我們示意圖中的四個交叉部分——十字架與基督的身位、十字架與聖靈、十字架與這麼大的救恩、十字架與主的再來——之後,我們進一步注意到它們首先都進入並穿過一個標有“教會就是祂的身體”的圓。
無論就教會在永世裏的蒙揀選和她當今之天職的教訓來說,還是就這個時代開始時的實際彰顯來說,聖經都表明,能夠表達這四個重大要題的全部內容和意義的第一個範圍就是教會。我們無意要對示意圖中的每個東西進行分析,但是對此分析作個縱覽將會作出兩件事:其一,將表明這四個要題各自的意義和內容;其二,將解釋教會的本性和天職。
儘管很明顯,但這裏必須說明一件事:這四個要題並肩而立、相互支持;除非它們被維持成一個整體,教會就不是神的心意和旨意中的教會。我們後面會再談論這一點。
神是永遠選擇在教會裏也藉著教會來啟示基督的意義——祂兒子的身位;也正是在教會裏聖靈的意義和價值才能被體現出來。“這麼大的救恩”乃是教會的構建,定義了教會的本性和天職。基督再來的主要意義乃是在教會裏。我們再說,使這些事從它們與教會的正當關係中脫離開來,把教會排除在外、把這些教義從教會中拿走,就是讓這些教義成為脫體的靈,沒有展示或彰顯它們的真實、實際的載體——那只不過是它們自己而已。要搞一個稱作“教會”的東西卻不表達這四件事,就是誤用名稱,就是錯誤虛謊,就是個沒有靈或人格的身體,就是個沒有神經或活生生表情的塑膠的身體。
那麼我們所要說的頭一件與基督密切相關的主要事情就是:
教會乃是神所關注的“那”目標
在神格裏的永恆籌劃中,當神定意照祂的意圖所創造的宇宙的終極結局,乃是要讓萬有都歸總在基督裏時,就決定要用一個蒙揀選的身體——叫作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來作祂豐滿的器皿和載體;這豐滿就是“那充滿萬有、又在萬有之內者的豐滿”(弗一23直譯):一點不能少,也絕不是教會之外的任何事情。只要與祂相關,神從不【讓祂的工作】半途停留在個人身上,無論人數多寡。祂本可以像造一個亞當那樣輕而易舉地再造一千個亞當,但祂不這樣作,因為一個亞當是通稱,指出多人在一人裏,即多人在一人裏的團體生命。這是在亞伯拉罕裏、在雅各裏、在大衛裏、在基督裏的基本原則。忽視或違犯這個體現在教會中的團體性和生機性原則,以機構、組織、社團取而代之,就使得一代之後的延續變成一件如同替換機器的破舊磨損零件那樣的事,而不是有機生命的繁衍再生。但凡不是照著神對教會的豐滿觀念來聚集的團體,頂多只能達到這個地步,然後就活在過去:它的傳統、創始人和公衆的矚目。過去一直有、現在仍然有許多這樣的事情:因著(我們後面會說到的)某個特殊需要,她們一直蒙神賜福和眷顧,她們自身也在限定範圍內成就了職分之事。在越過某一價值定點之後,她們就不再是有機的再生,不再以有機的方式送出她們的生命種子來充分地、活生生地彰顯基督的豐滿。過去有太多這樣的事情:儘管作為一時之需的職分,她們為主所寶貴也為祂所有;因著祂向著她們的愛,主向她們表達了祂自己的豐滿思想。這說出了一個必然的危機。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在一個方面,不亞於被調整到擴大了的生命度量和新階段的生命與價值觀上;或者在另一方面,因為不願意看見神需要這樣的改變,因此,在靜靜、漸漸、幾乎無法覺察之中就失去了從前的品格與活力,從而要麼就在靠近起初那些器具的生命終點時關門,要麼成立一種信託組織來承接其工作。這常常變得像示羅的帳幕那樣,沒有見證【的櫃】在其中。
主可能會賜福、甚至興起【一些】器具和職分來事奉祂的一個特別目的,強調或恢復一個失落的價值;但到了一個時候,祂看見需要已經興起,好讓相關特徵和品格獲得認知和接納;同時祂也確保對此所需要的亮光已經存在或者可以獲得。未來加增的每一件事都成敗未決,取決於所受關注和肩負責任之人的反應。神絕不會最終虧缺、達不到祂的豐滿思想,即教會。這其中存在著十字架與教會關連性的諸多方面之一。只有當證明了十字架已經產生出對神全部思想的真實可調整性與擴大的度量,神才能無限地同我們不斷繼續前行。若心思固定成型:因為起初的事確定是出於神的,便認為這是一成不變的、絕不必在神更多的事情上繼續向前、並照此作出相應的調整;這將最終是致命的。神不必取消祂已經擁有的任何東西,但祂會把它擺進更廣大的境地。事實是,神若要實現祂關於教會的豐滿思想——甚至在一個相當小的團體裏——因著事情在目前真實的光景,祂就必須要對人事物作出許多調整。這是一個不亞於生或死、獲益或受損的問題,取決於對十字架的意義真正領悟的程度。在新約聖經中衆多“若”的所有重大意義都與此有關;當“若”是講給基督徒時,那都與救恩無關。
這就讓我們有必要說說神話語的教導中關於:
教會是甚麼?
因著神關乎祂兒子的永遠旨意的那個極大重要性,沒有甚麼比這件事更能讓那個大仇敵不懈地製造出困惑、誤解、幻覺、錯覺和裂痕。正是這個事實——一方面,教會身上帶著那行毀壞者諸多極其明顯的標記;另一方面,由於這種困惑和混亂,有許許多多神真正的僕人,都轉到其他不是豐滿意義上的教會職分的事物上——從撒但的觀點,這應當在我們裏面銘刻下這件事的重要性。但凡表明教會團體生命的原則——教會的“一”、交通、生命的有機關聯——的事,沒有甚麼不會立即成為撒但的興趣和關注的目標,為要去分裂、混淆、破壞;這其中鬼魔的因素讓事情變成不止是人意見分歧的問題,而是遠遠比這更微妙詭異、更難以對付的問題。真正的麻煩成了不是最後用道歉就能澄清的問題。認清了這個難題,我們就有必要理解、領悟教會的真正本質是甚麼。
當然,決定教會是甚麼的管治性東西之一乃是我們的觀點。儘管有一座塔或尖塔的建築被人們叫成“教會”——但凡有任何屬靈聰慧的人,沒有一個相信那就是教會——這會被用來說明一個主要的關鍵點。設想你看見這樣一座被稱作“教會”的建築物,聳立在其尖塔上,它的主建築物剛好高高地位於尖塔頂端通常所在之處,你會說甚麼呢?你會說兩件事:其一,“那是頂朝下倒過來的”;其二,“頭重腳輕”。你或許還會說:“真是荒唐!”但那完全取決於你的立場。設想你在空中一萬尺高的飛機上觀看時,是不是雲冪就彷彿是大地呢?在那兒,那就是對的;然而,如果站在這裏它通常所在的地位上來看,那就是頂朝下倒過來的。那取決於你的觀點是屬地的還是屬天的。從新約聖經的觀點——那是“在屬天的境界裏”——教會如今在地上的真實光景乃是倒過來的:她的龐大主體是屬地的,而其最小的點是屬天的。我毫不懷疑,無論是誰發明了教堂的尖塔,其意圖是要表明“教會”指向天;這當然是真的。但是,這還有另外一種看待方法。真正從神的觀點來看,除了見證之外,教會與世界在這個時代中沒有任何聯繫。她不是主要指向上面,而是作為屬天的事物向下作見證。以任何其他方式把教會與當今的世界聯繫起來,就是喪失使她對世界產生影響的一切真正至關重要的東西。教會因此不能是個國家性的東西,也不是國際性的。在神的心目中,沒有中國教會、印度教會、美國教會或英國教會諸如此類的事。教會不屬任何國家;只能是教會在任何一個或多個國家裏。教會也不是由所有國家或民族的人所組成的——亞洲人、美洲人、歐洲人,等等。在教會裏“不分希利尼人、猶太人”(西三11)。倘若彷彿像有這樣的事那樣去想、去說、去作,就是很悲哀地沒看見神對教會的思想。在這件事情上我們是對還是錯,關係非常重大。
在屬於對教會真正領悟的問題上,我們同樣必須看見教會絕不能是宗派的或宗派間的,也絕不能是非宗派的諸如此類的東西。“衆教會”的世界聯盟將會完全失卻對教會的神聖思想,就會像國際聯盟那樣,令人傷悲地破壞她的屬靈價值;那 只會是另一個完全的屬靈慘敗。
我們會發現教會可能在或可能不在上述所有狀況中;教會的真正所是與這些東西乃是大相徑庭的。
我們要看見,直到現在我們都是在一條消極的線上,而且我們還必須沿著這條線再尋求一點點。有些神真誠的百姓需要被提醒,教會不是構織、建造在神聖啟示的某條特別路線或某個特別度量大小的上面。關於教會即基督身體的亮光,並不會使得擁有這個亮光者成為教會。教會不是靠看見十字架或身體更豐滿的意義而建造的;儘管就彰顯來說這很重要,但是卻不是事實的根基。
還有許多其他的消極因素會影響這種問題,但是我們會在接下去論述積極正面的東西時再說到它們。我們若受上述這些事情所驅使和影響,那是因為我們終究還沒有看見基督。
教會是為要彰顯基督
在祂復活的身位和人性裏面,基督——神子和“那”人子——不是一個猶太人,也不是一個其他任何民族的人;祂完全是個另一類的人。首先的亞當屬於哪個民族?他是一類的人種或說人類。在基督裏,神回到這一切後來的分別和不同——聖經把這一切都歸罪於撒但和背叛——的背後,並超越這一切來看這個重大要題,那就是“同歸於一”將要絕對成就在每一個方面。正如祂現在就是神的心意的關注所在,基督要實質性和宇宙性地是一切又在一切之內。除了基督作根基之外,神的教會沒有其他根基。凡是來自我們自己天性的和現今這個罪惡世界的,都不是教會,因為教會乃是基督的團體彰顯。對這件事的屬靈領悟將會使我們不再說“甚麼……甚麼……的教會”或“像這樣和這樣的一個教會”。這對思維方式來說絕對是革命性的,並導致在措詞上的調整,但卻是相當自發的,不是賣弄學問或裝模作樣。
要看見基督正如聖靈在新約聖經中所表明的那樣,就是看見教會開始於:
基督安家在信徒裏面
一旦基督住在一個人的裏面,一個在生命裏有生機的聯合就被建立了;那是基督身體的聯合。主的桌子見證此事、且是為著所有真信徒的。如在使徒行傳中那樣明顯,在教會的初期還沒有賜下關於教會的豐富亮光,但事實卻在其中:他們繼續“恆心……擘餅”(見林前十16-17;徒二42)。
擘開並分發餅從未被看作是作出許多的餅或身體;那仍是一個餅。基督雖然被分賜給一萬顆心,但那不是一萬個基督,而仍然是一個。遵此而行,教會就是基督。
教會的成長也是基於這同一個原則,那就是基督在裏面的廣泛增長。當基督在教會裏面取得更多地位,或者當基督的度量在信徒裏面增加時,教會就加增。教會外面人數上的增長僅僅不過是基督進入了更多的生命裏(見弗四15-16)。基督的度量決定教會是剛強還是軟弱,是偉大還是渺小,是有效還是無效。我們務必不能混淆這些事情。首先,我們務必不能混淆基督與圍繞基督或教會所形成或長出的系統。然後我們務必不能有一個態度,認為因為某些信徒在這些系統中,所以他們就不是教會。這可能會在實際上像狂熱的宗派主義那樣產生分裂。再有,我們務必不能混淆教會的事實與其表現。就是在這個點上許多人犯錯、跌倒;這主要是對所謂的“教會”那些令人傷悲的混雜和屬靈貧乏的反應。
教會的事實和表現乃是兩碼事。這個事實是:所有與基督——元首、頭——有活的聯合之人就是教會。我知道有些教師譬如喬治•彭伯對此有異議;我也知道因為所持的這一立場而引發的一切問題。我們若有充足的根據相信這個時代中有兩件事——教會和其餘的信徒——多少問題都將會得到解決、多少困難都將會被克服!譬如,我們應當解決這個問題:為甚麼那麼少人回應教會的見證?【只在教會的事實裏】這個問題得不到解決。這同一個問題也是“為甚麼那麼多人絕不向基督作任何回應?”的原因。
教會的表現不止是事實,她要求認知基督作頭的絕對地位,亦即,教義靠聖靈活出來。使徒們的書信沒有把信徒擺進與基督的一個基本關係裏;他們向信徒揭示了那個關係是甚麼、意味著甚麼,並且向他們展示他們在那個關係中所處的位置在何處。可能會有一個跛腿的、憔悴的和不健朗的身體,那是就其外形而言的,但卻不可以說那根本不是身體。這就是基督的身體在哥林多如何表現出來的。在那裏事情幾乎不能比那更糟了;我們今天若聽說一個地方的教會存在這樣的光景,我們就會被痛苦地挑動起來,把他們輕看作沒有與基督那活生生的關係。保羅沒有這樣對待哥林多的信徒;他乃是寫信給他們,看他們是教會在哥林多,把基督展現給他們,也向他們闡明基督的團體含義。這總歸到一個問題上:基督的絕對主權。
儘管一切都在升天的基督裏完成了,但不是所有信徒都明白那個“一切”是指甚麼,因此就彰顯不出來。這個彰顯具有這樣的價值,就是它不能少於神永遠的旨意和神的滿足;正如我們說過的,撒但最終的憤怒就是專門反對任何能夠帶出這種彰顯的職分,或反對教會在屬靈實際上的任何彰顯。這是一個不亞於基督取得完滿的地位、而撒但卻沒有任何地位的問題。
因此,我們應當有關於教會——基督身體——的亮光,這是最為重要的。我們再說,教會是剛強還是軟弱就取決於此。這關鍵乃是:
十字架進到之處
除非人出去了,不然基督就進不來。這適用於起首時,也適用於進程中。在基督裏,出自那另一個人【即舊人】的墮落和由撒但所產生的判斷、思想、能力、感覺等等,絕沒有地位。基督的度量取決於不是基督的東西出去多少;作為基本的和包羅性的事實,這必須遲早有一次被徹底地、一勞永逸地對付掉。然後必須認識到,被模成基督形像的過程乃是一件一生之久的事;這個一生之久的過程要在十字架的根基上一直不斷進前。那不是基督一次次地重新去死,不是十字架一次、兩次或許多次的重複,而是十字架工作一勞永逸的意義和含義的結果。在教會中我們天然所是的存在和果效就是限制基督,從而就是否定教會、反對基督作主宰元首、製造屬靈的軟弱,也從而就是讓撒但掌權。這一切都被基督的十字架對付掉了。所以,祭壇矗立在神家的門檻之處;就是這個大祭壇來容納完整、全牲的燔祭。在神永遠旨意的籌劃中,十字架的偉大取自於那個與它相關、並能使它成就【其工作】之物【——大祭壇——】的廣大。
我們上面所說的若讓任何人就其關係和各種關聯等等引發出了一些實際問題,我們不是說你應該作這或作那——脫離這個、加入那個。一切我們所說的乃是:再一次完滿、勇敢地面對十字架,求主向你展示祂豐滿思想的意義,讓主耶穌絕對作頭,迎對挑戰,並順服祂所啟示給你的。
為了遵從史百克弟兄“白白地得來、白白地捨去”(太十8)、不圖牟利、他的信息務要逐字逐句轉載的心願,我們特別懇請,你若要與他人分享這些信息,請你務必尊重他的心願,白白地送給他們——不作任何改動、不收任何費用(必要的分發費用除外)、並附上這一聲明。